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20年从地摊到央视!邯郸“老家味道”早餐小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4:13:00    

在邯郸青年路,有一家名为“老家味道”的早餐店,它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一对夫妻20多年的奋斗与坚持,书写着一个从地摊起步到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奋斗故事。老板张鹏,1979年出生;老板娘吴海霞,1982年出生。两人皆来自山东冠县,却在邯郸这片土地上,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早餐,温暖了无数食客的心。

曾是流动摊,后来上了央视

20多年前,张鹏当兵归来,因家中老人卧病在床需照顾,夫妻俩选择投身早餐行业。“一个是早餐不欠账,再一个上午忙完了,下午也能照顾老人,我们就决定早餐了。”回想起当时的决定,吴海霞的话语中不无感慨,一个简单的决定,让小两口在早餐行业一干就是20年,二人也从20多岁的年轻人,步入了不惑之年。

起初,他们还没有“老家味道”这个名字,小两口只是在滏东大街路边开了一个普通的早餐摊。两口子带着请来帮忙的一个大姐,每天起早贪黑,在这里一干就是8年。这期间,夫妻俩不断打磨手艺、精进口味,虽辛苦,却也为后来发展积累了经验。

2013年,小两口带着更成熟的手艺,以及这些年的积蓄,在青年路盘下了现在这家早餐店,从此“老家味道”成了他们小小的“品牌”。“我们是山东人,做的是邯郸特色早餐,‘老家味道’既是邯郸的味道,也有家乡的情愫。”吴海霞一边炸着布袋,一边向记者介绍。

“2023年,我们的小店不知怎么就突然火了,店里排队经常有100多米。”吴海霞指着当时排队的位置向记者介绍,“后来才知道,附近的大学生把我们给发到网上了。”原来大学生们发现这家美味可口、价格“美丽”的早餐店,将美食拍照上传社交平台。

没想到小店热度迅速攀升,一下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很多客人慕名前来,早餐小店门口也排起了长队。2024年元旦,“老家味道”登上央视《三餐四季》节目,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让小店的热度再度上升。

每天凌晨两点半,夫妻俩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早餐备料。

用心做好每一份早餐

如今,“老家味道”早餐店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收获了无数好评,小小的早餐店不再缺生意上门,真正的原因,还是他们经得起考验的品质,以及始终坚持的实惠价格。

店内早餐都是邯郸人熟悉的家常美味,如油条、布袋、豆沫、豆腐脑等,极具地方特色,既受到当地人的喜爱,也吸引着外地游客前来尝鲜,但是小店的价格却始终未变。“我们这人均消费一直不高,一般花五六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吴海霞向记者介绍,他们店的最高标准套餐(双鸡蛋布袋加任意粥品)也仅8元。

大学生张子豪经常光顾“老家味道”,饭量不错的他,每次消费也就5元左右,“我每次过来,都点一份豆沫,加两块钱油条,再来个鸡蛋,营养均衡又能吃饱。”

“五一”期间,五位福建游客就餐仅花费了23元,客人反复找吴海霞确认是否算错价格,她笑着告诉记者:“当时我以为他们觉得我算贵了,我又重新帮他们算了一遍,才知道他们原来怕我算少了。”福建游客付完钱后,对价格惊讶不已,没想到这么一个网红店,售价依然如此实惠。

为保证品质,夫妻俩在食材和工艺上狠下功夫。以豆沫为例,他们选用优质小米磨面,加入八角、花椒等大料炒香混合,每天亲自炒料、磨面、和面,全手工制作,每一步都凝聚心血。

每天,夫妻俩都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凌晨两点半就要起床备料,一人烧水、打豆浆、磨豆浆、做豆沫;另一人熬八宝粥、做豆腐脑卤子、煮茶鸡蛋等。十五六样工作,他们要一直忙到早晨五点半才能全部准备完毕,这时也迎来了第一批食客。

“我们每天能睡满8小时,不过得分两次睡。”吴海霞笑着说,“晚上睡三四个小时,下午再补4个小时。”这样紧张却规律的生活,早已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节奏,就像清晨五点半准时掀开的粥锅,雾气升腾间,是踏实而滚烫的日子。

把顾客当家人般对待

店里有许多跟随多年、甚至十几年的老顾客,夫妻俩对他们的饮食习惯了如指掌:哪位老人豆浆不加糖,哪位顾客豆腐脑不放香菜,谁爱吃普通油条,谁爱吃甜油条,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这些老顾客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便特意取消老邯郸豆沫里的粉条,避免给这些老年客人增加消化负担,这里的每一份贴心都让顾客倍感温暖。

今年“五一”假期,小店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三四倍,每天上千人光顾,营业时间从平时10点延长到了12点闭店。因为节假日排队时间很长,很多老顾客就吃不上已经习惯的早餐,吴海霞很是愧对他们,然而这帮“老邯郸”的“邯郸精神”却让小两口意外并感动。“过节了,让他们外地人吃吧,咱们这两天不吃。”“让外地来的客人,也尝尝咱正宗的邯郸早餐。”

面对走红,夫妻俩始终保持初心,坚持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绝不随意涨价。张鹏和吴海霞希望守好这家小店,将“老家味道”传递给更多人,让往来食客感受家的温暖与邯郸的美食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