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张丽娜:用力为患者抓住一线生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3:34:00    

向日葵,向阳而生,给人力量,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主任医师最喜欢的花。在重症医学这条荆棘满布的从医路上,张丽娜如同向日葵一般,让生死线上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20多年来,她时刻待命,奋战在与死神搏斗的前线,为患者赢得生机。



健康报:您一直奋战在重症医学领域,20多年来始终处于与死神搏斗的高压之中,是什么支撑您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张丽娜:我大学时选择的是麻醉系专业。当时,重症医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它是一门极富挑战的学科,当患者发展到重症状态时,医生的救治工作像是在走钢丝一样。我当时就觉得,重症医学充满了需要我们探索的未知领域。而我本人就是一个喜欢挑战、不愿待在舒适圈的人,重症医学这个学科恰好能激励我在解决各种不确定和复杂的临床问题中不断学习成长。


从业20多年来,每当看到命悬一线的患者在我们的努力医治下逐渐好转时,我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这么多年来,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全天待命。当你真正热爱这份职业时,就不会觉得辛苦。重症医学这个领域基本不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总会有一种探索的力量催促你不断往前走。


健康报:作为一名时刻与死神较量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您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做科研。请您结合您的经历,谈谈科技创新对于改善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何意义。


张丽娜:我认为临床医生要做科研,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并不冲突。临床医生在从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临床问题,在现有的教科书或文献指南中找不到明确答案,需要根据临床问题凝练科学问题进行深挖,从而推动医学技术发展,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读博期间,我们在ICU病房里看到,许多重症患者合并脑功能损伤后,对其干预治疗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这些干预手段可能对患者脑功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甚至导致患者产生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或变成植物人状态。然而,当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医院基本不会对这些重症患者进行床旁脑功能监测,以及实施基于此的脑保护治疗。


从那时起,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直围绕这个问题潜心科研。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在床旁针对重症患者进行全面颅脑功能监测评估和脑保护治疗的方法,并推广至全国。我们医院应用这套方法后,重症合并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改善率提升了15%。


当看到那些昏迷的患者后来实现生活自理时,我总会感受到浑身充满能量。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一步步往前推进的。对于医生而言,促进医学方面的科技创新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报:您多年来坚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您的基层情结从何而来?这些年来,您对于“强基层”的设想是否已经“开花结果”?


张丽娜:10多年前,我到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个县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当时,那里的一名重症医学科青年医生全天都跟着我们,不停地问问题,说他们科室只有几台呼吸机,会使用的人不多,大家出去学习的机会也少。我意识到,基层医生渴望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他们非常需要与重症医学相关的培训和帮扶。


2020年,我牵头成立了湘雅重症大讲堂,这是一个全开放的公益性培训平台。我们邀请国内重症医学领域专家,按照学科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医生需要,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每个周一的晚上都有专家直播讲课。


后来,我发现只有线上培训平台远远不够,还得深入了解基层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于是,2021年,我在湖南省发起基层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活动。在项目启动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湖南省14个市州,每个市州我们平均去过3次。今年,我们准备继续往下沉,带着市州医生一起到县里,了解县域医生的困难和瓶颈,通过理论讲授和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帮助他们建立重症医学思维。如此一来,湖南省、市、县的重症医学梯队就能建立起来,整体重症救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对成员单位的医生进行现场或远程指导。


近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一些医生在操作时开始心里有底了,一些我们重点帮扶的医院重症患者上转率明显下降。帮扶基层这项工作,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健康报:您从医生涯中获得过许多奖项,“白求恩奖章”这份荣誉对您是否有一些特殊意义?


张丽娜:获得“白求恩奖章”令我备受鼓舞,这份荣誉对于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确实有着另一层特别的意义。白求恩是我们十分敬重的医生前辈,他敬畏生命、对技术精益求精、不负重托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吴倩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图片

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