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陈连义:二十余载守匠心,让北宋官窑在新时代“浴火重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9:45:00    

编者按 |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表彰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掀起做新时代挺膺担当奋斗者的热潮。4月30日,河南省召开座谈会,学习大会精神,动员激励全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五一”期间,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大河财立方推出“致敬奋斗者”系列报道,选取河南省在农业、教育、科技、制造业等领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讲述他们在基层、在一线的奋斗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李雯雯】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开封市德庄陶瓷博物馆馆长、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授陈连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谈及这份荣誉,他坦言:“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再累、再苦也是幸福的、快乐的。”陈连义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过往努力的认可,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他将继续以“不负韶华、不负官窑”为信念,在北宋官窑传承与创新之路上深耕不辍,以实际行动践行匠人初心。

自1996年从河南大学毕业,陈连义便投身北宋官窑艺术研究与实践,二十余载时光里,他以扎实行动推动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北宋官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精湛的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岁月流转,相关史料匮乏,制作工艺也近乎失传,由于缺乏学习借鉴的样本和资料,陈连义的复原工作面临困难重重。为此,他通过查阅海量书籍资料、走访各大窑区,深入挖掘梳理官窑文化,历经多年沉淀,撰写出版了官窑专著《瓷说中国:宋代官窑源流考》。同时,他主持编写《开封官窑瓷》地方标准,为现代官窑制作规范了工艺、品质等关键指标,奠定传承发展的坚实基础。

官窑文化传承,不仅在理论梳理,更在实践创新。陈连义深知材料是制瓷的根基,在实践中,他将目光投向黄河泥。由于原料的复杂特性,在釉浆配比时,每一种原料的剂量都要严格把控、分毫不差,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陈连义成功研发出利用开封本土黄河泥+煤矸石作为原料烧出的官瓷。利用黄河泥五色泥作釉料烧出原始青瓷、黑定、褐色釉、紫金釉及茶叶沫釉,显著降低了制瓷原料依赖,大幅提升本土原料在制瓷工艺中的应用占比。在新品研发上,他紧跟时代步伐,将新时代意识融入传统官窑制作。和谐系列《莲花如意》、廉政文化系列《焦桐尊》、一带一路系列《螭龙如意》、强军梦系列《精忠报国》等一系列作品应运而生,这些设计新颖、富有时代特色的官窑新品,获得国家奖30余项,拿下国家专利37项、著作权47项,让古老官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官窑文化,陈连义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在清明上河园拂云阁内创建了德庄陶瓷博物馆,收藏了317件不同年代陶瓷藏品及他自己烧制的北宋官窑作品,免费对外开放。2021年,北宋官窑文化编年展示馆建成,按照官窑发展年限展示,系统呈现官窑文化脉络。此外,他还在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多地建立实训、教学基地,向高校师生、社会学员积极开展非遗官瓷文化宣讲及制作技艺体验活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陈连义先后签订以师带徒协议47份,培养国际“一带一路”外国学生400多人次、国内高校师生154名。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不少徒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官窑技艺传承的新生力量。

陈连义表示,未来将继续扎根开封本土文化,聚焦官窑科创与文创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在北宋官窑传承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