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于志强
工程师的挑战
幕墙玻璃——安全、极高舒适度、节能
“英蓝要求绝对安全、极高舒适度、节能。为此高空主幕墙采用三层夹胶中空玻璃:钢化玻璃通过高分子树脂胶膜黏合,即使受撞击碎裂,碎片仍被胶膜牢固粘结,实现“破而不坠”;商业、大堂等人流密集区的超大板幅超白玻璃更进一步采用四层夹胶中空玻璃,大幅提升抗冲击强度。
玻璃幕墙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通过1040g钢球从1.2m–1.9m高度做自由落体冲击;45kg霰弹袋从3m–12m做坠落试验;采用50kg轮胎从1.5m高度做自由落体冲击,玻璃幕墙均无任何损坏,提供超规安全保障。
幕墙夹层中空结构玻璃用软质高分子PVB胶片替代硬质胶层,通过胶膜阻尼效应高效吸收低频噪音(如交通震动),实现“闹中取静”,相比传统中空玻璃,隔声量从35分贝提升至40分贝。夹胶层同步吸收99%紫外线,保护室内艺术品、家具免受老化损伤,同时减少眩光,提升视觉舒适度。
外层玻璃内表面采用真空磁控溅射镀双银Low-E膜(含纳米级银层),高效反射热能,减少室内外热量传递。镀膜使用奥地利LISEC全自动中空生产线,以双层密封胶技术(丁基胶+硅酮结构胶)保证杜绝水汽渗透,确保中空层长期干燥,维持Low-E膜性能稳定性,避免因结露而失效。
针对遮阳系数(Sc)与透光率的矛盾,经多轮模拟测试,最终选定Sc=0.29的临界值——在阻隔70%室外热量的同时,保持充足自然采光,避免因补光增加能耗。
最终交付的玻璃系统绝对安全、极高舒适度、节能,通透而静谧。”
——南玻集团
结构之美
悬挑,向空中延伸
为了保证实现项目的惊喜时刻,我们邀请了奥雅纳工程顾问参与提供结构解决方案。
“建筑师在每栋塔楼的三个区域设置了不同大小的悬挑,向四个方向延伸。普通建筑中的悬挑设计基本向外延伸3到5米,但英蓝中心的外延超过10米,垂直高度8.8米,这样大体量的悬挑是结构力学和美学挑战,结构大会影响建筑美观,结构轻、薄容易出现变形、挠度大,会影响幕墙的安装;若使用传统的桁架支撑势必会产生斜梁,遮挡视野。要想实现这个轻盈、通透的“惊喜”,背后是一场力的抗衡。”
——结构顾问:Andrew Luong 梁金桐 奥雅纳董事
连框桁架(Vierendeel Truss)
“英蓝希望构建一个开阔、纯粹、通透的空间,悬挑在空中的延伸不显露结构,这是很大的挑战。为了避免对角斜梁,我们以外围宽柱为结构主导,利用其他次级柱支撑受力,经过大量的演算推导柱子的位置,设计出特殊桁架与悬臂组合使用,创造出连框桁架(Vierendeel Truss)方案。”
——结构顾问:Andrew Luong 梁金桐
奥雅纳董事
大跨度悬挑的减振设计
“悬挑层另一个挑战是振动,悬挑的外延幅度长,就像跳板一样,人行走时会产生共振问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分析和计算,不仅分析结构,也考虑外立面材料的影响,对悬挑层逐一建模分析及验算,实现了结构薄厚与重量的最佳均衡值,使整个悬挑结构既美观,又避免了变形挠度大等问题,也解决了悬挑的震颤问题,最终振频最大加速仅0.057m/s²(通常的标准为0.064m/s²),保障了使用的舒适度。”
——结构顾问:Andrew Luong 梁金桐 奥雅纳董事
气流组织——无形的舒适
杭州英蓝中心是一个融合办公、商业、住宅等多元业态的复杂项目,气流组织,是实现空间舒适感的重要环节,按照业主要求与结构、建筑一体化同步设计,实现了气流组织的创新。
解决直吹和噪音困扰
现实人们饱受空调直吹和噪音的困扰,夏季冷风直吹,冬季暖风直吹。
建筑的冷、热源主要从外围玻璃幕墙向内辐射,我们创造性地在靠近幕墙的天花和地面设置了两排喷口,上下气流形成一道立体“风幕”,构成空气屏障,有效阻隔冷源和热源。
英蓝大堂最高点13.75米,大部分区域7.5米,面积逾500平方米。
办公大堂净高7.5米,而人员活动的区域在地面1.5-1.8米左右,在大堂的空调送风中,我们选用了球形风口,球形风口的出口风速可以达到条形风口的5倍以上,因此具有高大空间送风的优势,但要真正的发挥好球形风口的优势,还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
·在大堂设计的地出风口需要充分预留结构,与多数建筑先结构后机电不同,英蓝中心的机电设计从建筑结构阶段我们便深度参与,提供解决方案。
·人员活动区域最舒适的气流速度标准是0.25-0.5米/秒, 如何让球形风口送到人员活动高度的风速正好在这个区间范围内,是关键课题。我们在同济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与研究人员一起,对于不同尺寸球形风口在不同风量下的送风距离和末端风速进行了测试,最后确定选型。
办公大堂采用“地出风+顶出风”的复合送风模式。
冬季如何保证舒适温度和环保是挑战,我们采用地暖加地出暖风的组合,但热空气密度低会迅速升至高处,而人的活动区域依旧被冷空气把持,故我们在顶面设置球形风口,速度可以达到10m/s,使用自然风,将地面热气压至1.8米以下,保证人活动区域的舒适温度,而1.8米以上是人无法感知的,这也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夏季地面风口和顶面球形风口共同形成“冷幕”将热源隔离。
在大堂户门正上方设置球形风口,高速“风幕”阻挡大门开启时室外冷、热源的侵入。
在核心筒墙裙底部设置回风口,人活动区域都是“经过气流”徐徐拂过,避免了直吹。
地面出风口的设置需要结构预留,故机电设计和结构设计同步进行。
夏季除湿、防冷凝水外溢
针对杭州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我们突破常规,采用了6℃的低温冷冻水(通常为7℃左右)大幅提升空调系统的除湿能力,有效抑制了闷热感,确保室内空气干爽清新。
1℃的微调,会产生更多的空调冷凝水,为此与厂家一起结合北京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的运营经验,改进末端风机盘管的设计,将冷凝水集水盘加长300mm,引流管径由DN20增大到DN25,确保冷凝水不堵塞、不外溢。
改变建筑气味
为最大限度保护项目内部公共空间及周边社区环境,我们制定了远高于环评要求的设计,将锅炉烟气、车库尾气、厨房油烟、垃圾房排气等污染气体,统一收集至建筑最高点集中排放,避免建筑内部异味,为此须在核心筒内增设更多竖向管井,占用了宝贵的可租赁面积,业主坚定支持了该方案。
避免楼宇普遍存在的厨房味。
第五立面
为实现“第五立面”屋顶整洁美观,机电设计对屋面设备布局与各类竖井进行了极限优化与整合。
噪音管理
1.控制声源,采用优于市场正常水平噪音指标的机电设备,并控制风机的出口风速和水泵转速等。
2.阻断传播
所有设备均采用支座减震、管道支吊架减震、管道消声器、机房围护消音等减震降噪措施,对每一个风道系统采用声学处理设计和校核,确保达到降噪目标。
“卓越的空间体验并非偶然,它源于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对技术细节的执着推敲以及对环境责任的勇于担当,柏诚机电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将无形的气流与温度,转化为了使用者可真切感知的舒适与安心,为复杂综合体项目的环境品质树立了标杆。”
——浙大院机电设计、BP柏诚工程技术
服务每一个客户
租户专长于自身的行业,如银行、保险、证券、律师、会计师等,但对于办公环境往往没有技术认知,我们将这些理念一以贯之服务客户。
如图租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