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馈赠被人们制作成一道道舌尖上的美食。舂粑粑——每到节庆或丰收的时节,人们会用糯米舂出圆润可爱的粑粑,因为形状恰似天上圆满的明月,也如同一家老小相聚时围成的圆圈,寓意着生活的幸福美满。
六顺镇的白花盛开。
当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漫山遍野的白花迎着春风肆意绽放,当地百姓会在上山时把白花采摘回家,巧妙地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融入到舂粑粑里,制作成一份带有白花香气的舂粑粑。
六顺镇村民准备制作白花粑粑。
清洗白花。
将白花放入浸泡好的糯米中。
首先将糯米置于清水中浸泡4至6小时,待糯米充分吸收水分,变得饱满晶莹,捞出沥干后将白花揉出汁水,与浸泡许久的糯米混合。而后,泡好的糯米放入蒸笼,以旺火蒸煮,30至40分钟后,糯米熟透,白花香气四溢。舂捣蒸好的糯米。
舂捣蒸好的糯米。
舂捣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两人默契配合,一人双手紧握木杵,高高举起,再用力砸下,木杵每一次落下,都要精准地砸在糯米上;另一人则适时转动石臼,确保糯米受力均匀。随着一次次舂捣,糯米逐渐变得软糯,黏性增强,在木杵的持续作用力下,原本颗粒分明的糯米渐渐融为一体,成为柔韧的糍粑团。
将舂好的糯米揉成团。
用臼和杵将香软的糯米舂捣制成粑粑,相较于现代机器加工,能让食材在均匀受力下充分融合,保留更浓郁的原始味道,这也是手工舂粑粑独特魅力所在。
舂捣蒸好的糯米。
每一次舂捣,都像是在与食物对话,赋予它们全新的形态与风味。这一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物理加工,更蕴含着人们对食物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热爱。
美味的白花粑粑。
制成的白花粑粑,软糯中裹着花香的淡雅,入口瞬间,仿佛整个春天都在舌尖融化,让人沉醉于这份自然与美食交织的美好,满心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来源:茶城思茅
责编:苏昊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